English

探病时怎样对病人进行心理呵护

2000-03-20 来源:生活时报 韩绍安 我有话说

虽然,多数人并没有专门学过心理学,但对它并不陌生。比如,人患病后心情不好、焦虑不安,亲友们用真诚、恳切的话语劝其安心养病,鼓励病人树立信心,其实,这就是一种心理治疗。因此,对探病时能否进行心理治疗的问题,回答应该是肯定的。心理疗法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,探视病人时最常用的是其中最简便的一种——说理开导法,即用语言对病人进行说服、解释、鼓励、劝告,使其摆脱或减轻心理负担,因而使病情得到改善。为了收到预期效果,在探视前应有所准备。这主要包括:要了解病人患何种病、病情怎样发展当前的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等。探视时要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有的放矢。比如病人主要是害怕自己的病治不好,探视者应讲述其他患同种疾病而最终治愈的例子;如果病人主要是焦急,求治心切,探视者应千方百计地稳住病人的急躁情绪,讲清楚“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”的道理;若病人属于“马大哈”型,对疾病盲目乐观,就应该告诫他,“轻视疾病会吃大亏”,进述一些不认真治疗,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。另外,一般住院病人都惦念家中或单位未完成的重要工作,探视者应该有目的地报告一些使他们高兴的消息,要注意,对病人宜采取“报喜不报忧”的原则。

信心对战胜疾病十分重要,应该帮助和鼓励病人建立和增强信心,这对于缠绵不愈的慢性病和预测不佳的疑难病尤为重要。要做到这些并非那么容易。有些亲朋好友,看到病人那憔悴的面容和痛苦的表情时,竟忍不住当着病人的面伤心落泪。这会给病人增加新的精神压力。因为在探视病人时,病人也在“探视”探视者。他们从探视者的一言一行,乃至一个眼神和一个表情里,去推断自己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。特别是那些危重病人。

另外,探视者切不可不懂装懂,给病人乱出主意。更不能对病人的主治医生所用的药品妄加评论。因为这种不负责的评论,不仅达不到心理治疗的作用,相反,对治疗还会起到破坏作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